1924年,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。她的曾祖父曾是光绪年间的进士,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,母亲也是自小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。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,叶嘉莹3岁启蒙,开始背诗认字,10岁受家学熏陶,诵读经典诗歌,与家人谈诗论赋,早早便与古典文学结缘。
然而,她出生在一个动荡的乱世。少年时期,父亲跟随部队南撤,此后音信全无。17岁时,叶嘉莹考上了辅仁大学国学系,可就在这一年,母亲因癌症离世。父亲失联、母亲去世,17岁的她只好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投奔伯父伯母。伯母温柔善良,将孩子们视如己出,操持家务的同时也支持叶嘉莹继续完成学业。
可命运似乎对她格外残酷,1976年,叶嘉莹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,她的大女儿和女婿因车祸遇难。
尽管生活充满苦难,但叶嘉莹在诗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她对李商隐、陶渊明、杜甫等诗人的作品有深入研究,尤其喜欢杜甫。她搜集杜甫诗集的善本并加以批注,编成了《杜甫秋兴八首集说》。
......
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,但她始终坚守对诗词的热爱,用诗词滋养自己的灵魂,同时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传递给了无数人。她的故事,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执着追求和传承的典范。她的精神和贡献,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诗词的世界里继续探索和前行。